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之窗 > 正文

一名高校教师的离岗创业尝试

来源:中国青年报日期:2017-04-21

在微信上读完《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离岗创业”的内容,东北某高校教师田诚(化名)觉得自己终于等到了一直期待的消息。人社部3月22日发布的这份《意见》,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

已过不惑之年的田诚正在创业,合伙人是他的一名90后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风口:2岁到12岁儿童的身体素质练习。目前已经有好几个幼儿园与他们签订了战略协议。一笔数量可观的风投资金也正在协商中。

他能感受到,自己正处于一个“创业的最好时代”。可像田诚一样走出第一步的高校科研人员是少数。根据中国科协2016年的调查,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科研院所中这一比例仅有1.2%。

在田诚看来,他们被挡在了距离市场的“最后五公里”之外。而阻挡他们的,是关于身份的尴尬。

“你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算老师还是创业者?”

田诚一直觉得,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是双创浪潮的必然走向。

他创业的缘起是一个调研项目。这个项目本来会像各大高校很多项目一样,申请几千元的科研经费,出一份报告,就此完结。但田诚觉得可惜。他把项目介绍给了自己一名已经毕业的学生,又为他牵线搭桥。

这名学生请田诚出任CFO:钱上的事儿,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这对年龄相差近20岁的伙伴协作顺利。小年轻在前线冲锋,老江湖在后坐镇。

多项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高,但成功率低。田诚反思,他们缺乏是“技术、眼光、资源和人脉”,而这正是老师们的优势。

“实际上,一些学生的科技创业项目都是基于老师实验室的成果,我们不愿意走到台前来,只能找他们帮忙。”田诚介绍。

在哈尔滨奥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欣龙看来,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是好事。“不少高教老师拥有核心成果,创业能将这些成果投入应用。如果一直待在学校里,很多就只能是论文了。”

田诚渴望能将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创业上。可直到现在,他仍然没有下狠心,彻底放弃高校教师的身份,投身市场。据他观察,这种犹豫在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是普遍的。

“但凡我年轻个10岁就不回头了。”他感慨。

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之外,他还有一层现实上的顾虑;放弃了教师的身份,就不再是高校圈的“自己人”了。

“技术创业最重要的是不断更新技术、迭代产品,和学校的联系断了怎么行呢。”田诚着急。

最尴尬的问题往往在与投资人会面时出现——“你现在到底是什么身份?算老师还是创业者?”田诚自己也答不上来,他在心里嘀咕:就不能都是吗?

各高校的配套措施不知何时能跟上

田诚是在《意见》出台的第二天看到消息的。周围的朋友们都知道他关注这事儿,有相关微信都转发给他。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田诚关注的一条政策是,离职创业者可以停薪留职5年。

这一次,《意见》明确,离岗创业人员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单位。离岗创业人员返回的,如无相应岗位空缺,可暂时突破岗位总量聘用。

这意味着,他们回到高校的后路没有被斩断。如果创业失败,还可以回来,“试错”的成本并不高。在田诚看来,对于有心创业又心存忐忑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

更关键的是,“留职不停薪”。《意见》指出,离岗创业期间,依法继续在原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继续执行原单位职称评审、培训、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

这已经远超过了他的预期。他大喜,冲去厨房通知妻子这个喜讯,还忙不迭转发亲朋。

《意见》还指出,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高兴了一会儿,田诚很快冷静下来了——“各高校的配套措施还不知道何时能跟上”。

他还记得2014年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当时自己的学生们也如今天的自己一样高兴,他提醒他们:冷静下来。从中央政策到高校执行,隔着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协调高校的各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落地的。

他坦承,直到接受采访时,他所在的高校尚未就“休学创业”制订出系统性的执行方案。

如田诚所预料的,北京两家高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指导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已经听说了政策,但具体的执行工作尚未开始。

对于田诚来说,在具体的方案出台前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比如,《意见》中规定,“离岗创业期间的工资、医疗等待遇,由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确定”。

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身份。

一方面,能够享受政策的创业者标准还没有说法。田诚打听到,学校对创业者有所分类:首创与非首创。前者只限于初创企业的法人。他能理解这背后的苦心:给创业公司打工和真正建立一份事业,促进双创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有所区分,可以防止有人利用政策。

可他觉得,尽管不是法人,自己对公司倾注的心血并不少。初创道路上无数个问题日夜盘旋在他脑海,思路往往在半夜袭来。他热血上涌,翻来覆去要好好想清楚。这不免打扰了妻子的睡眠,田诚只得转移阵地去沙发。日子久了,沙发上常备着枕头被褥,因为他几乎夜夜难眠。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界定也让他担心。高校的编制身份有科研、行政等岗位。田诚担心自己的行政人员身份会不符合要求。

他的期待是: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成果,并要将之转化为市场价值,无论在学校是什么岗位,在公司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享受政策福利。

有了政策支持,他们的路将走得更稳

田诚教过创业课程,也为不少创业大学生做过指导。他冷眼旁观,那些没有政策福利也要创业的学生,往往更能成事。而有了政策支持,他们的路将走得更稳。

田诚也不太确定,《意见》的落地能否能够抢在公司的扩大之前,自己最终能否享受到这份福利。但他确定的是,即使没有福利,他也会继续干下去的。

“时代的趋势不可抗。”他觉得。

即使未来离开,作为老师的那个自己仍然活跃在田诚心里。他曾经多次给学生讲过《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他开始创业后发现,这份自己曾经多次强调重要性的文件,投资人可能只是拿过来看了眼封面,就丢在一边。可是,通过这份计划书的写作,他梳理了自己对项目的认识,在谈判期间准备充分,最终敲定了合作。

这是他从前不知道的,他已经在计划将来再回学校,给学生们好好讲一讲。

返回首页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党员之家 - 创业之窗 - 招聘信息 - 下载中心 - 技能培训 - 服务指南

版权所有 - 山西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
山西省教育厅版权主办、山西省教育厅学生处、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山西教育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电话:0351-7722530 就业咨询QQ群:10889525 地址:坞城南路30号 邮编:030031